比思論壇

標題: 央视曝光中国神光-3激光武器即将服役 [打印本頁]

作者: lhw131421    時間: 2012-12-1 14:36
標題: 央视曝光中国神光-3激光武器即将服役
我军军用超远距攻击固体激光武器,已经实现2.2兆瓦级的输出功率。已经解决超远距激光瞄准的环控问题。这两个都是激光武器实用化核心问题。
  PS,美国的ABL是气体激光武器,设计功率才3兆瓦。
  中国已经具备真正实用的ABL武器的研制能力。
  信息来源是哈工大的硕士论文




     央视曝光中国神光3激光武器

下面是来自东北某着名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上的一则新闻:
  "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2008年1月26号,我校承担的"神光III原型装置"关键系统之一-"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四川绵阳组织的验收。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项目组通过采用"基于高分辨率共轭式靶面传感器的靶定位与多光束弹着点精确引导与任意调控技术、基于先进机器人的自动换靶技术以及以打靶流程为牵引的靶场光机电集中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的靶场综合控制技术",实现了光束引导闭环化,打靶流程程序化,数据管理自动化,具备了开展物理实验的能力。通过原型装置两年试运行以及两轮物理实验考核,其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外协任务书和合同书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该项目集合了航天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等多家单位形成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是我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伴随着"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的验收,"神光III主机装置靶场光电与控制系统"也顺利通过了预评审,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来中国的激光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老美现在在进行"导弹打间谍卫星的实验",借此炫耀其军事实力。但如果老美真正知道了中国激光技术的强悍,恐怕也会心里发毛吧



 神光-Ⅲ激光装置建设项目取得重大阶段进展
  在建的神光-Ⅲ激光装置是一台输出48束、三倍频激光能量达到60kJ/1ns与180kJ/3ns的巨型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建成后其总体规模与综合性能将大于美国NOVA和OMEGA装置,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一台超高精密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神光-Ⅲ激光装置建设项目集成了众多的行业先进技术,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
  神光-Ⅲ激光装置建设项目自2007年2月4日开始破土动工建设以来,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建设全周期计划先后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工程设计、外协研制与加工制造、部分束组安装集成调试等相关方面任务。
  2011年7月14日,在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神光-Ⅲ激光装置建设项目在光束口径为360mm×360mm、脉冲宽度为3ns条件下,获得了单束输出激光波长为1053nm、脉冲调制度1.5:1、激光能量为7988焦耳的实验结果,这一重大进展也是继神光-Ⅲ激光装置建设项目2009年12月29日实现“真空靶室吊装就位”、2011年1月17日实现“首束出光”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目标。这一重要进展不仅标志着神光-Ⅲ主机装置首束全系统联调圆满成功,也首次验证了主机装置基频光设计输出能力。同时创造了我国激光驱动器单束输出激光束通量的新纪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激光武器事业能有如此重大的突破乃至领先世界的前景,我们都要感谢一位共和国的工程他是一位已去的老人“马祖光”
2004年9月9日CCTV19:38分的焦点访谈中专题报道了哈工大教授、院士马祖光在激光研究领域的成就(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个人精神风范等)。其中有几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1、我国在激光科研与军工领域处于世界前沿;
  2、我国有一批这个领域优秀的专家队伍,已经形成梯队;
  3、他们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评论中提到具有“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神光Ⅱ号激光器研制成功  
  2002年4月4日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全国近百名科研人员,经多年攻关,对“神光Ⅰ”装置进行升级重造,建成了一台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激光聚变实验装置——“神光Ⅱ”。
  该设备可在十亿分之一秒内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数倍的强大能量,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引发聚变反应。类似物理条件在自然界中只有在核爆炸中心、恒星内部或是黑洞边缘才能找到。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其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这种激光器的未来前景也十分诱人。专家介绍说,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
  另据专家介绍,激光炮攻击速度快、射程远、转移火力快、每次发射成本低,是解放军实现全方位、超低空拦截的理想武器,比防空导弹更有效。
“神光二号”的问世标志中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能建造如此精密的巨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的总体技术性能已进入世界前五位。
  2003年1月“‘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被56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我国首个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国防部网北京2012年5月8日电 据中国军网记者频道(特约记者高原 记者张晓祺)航天发射不依赖化学火箭,也许不是梦想!我国首个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7日在北京装备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已迈出探索新型高效航空航天推进技术研究的坚实步伐。


 “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立项建设,依托单位为装备学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十一研究所,是我国首个激光与航空航天交叉领域的实验室。”装备学院院长邹鹏介绍,“实验室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推进发射验证系统和国内惟一的全系统全过程激光推进研究平台,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激光推进能量转化的重大机理,并实现了部分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据介绍,目前实验室已拥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专家组成的3个科技创新团队,主要开展激光推进应用基础、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与推进技术、飞行器与动力装置的流场诊断和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激光聚变“潜伏”在重山中
  四川绵阳,一片名为科学城的寂静山岭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坐落其中。
  穿越研究院内连绵山坡,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山林中闪现。这里拥有我国在该领域一流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科学设备,目标是探索人类获取能源终极梦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12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这片神秘的科研世界。
  微尘是激光的克星,它们会损害光学元器件。尽管记者进入实验室之前已穿戴了发套、工作服,甚至用粘尘垫粘掉鞋底的灰尘、穿过呼啸的风淋设备,但仍吃到了“闭门羹”。


“在这里等一等,里面正在‘打靶’。”中心三部书记郑奎兴,挥挥手示意。纯白色的房间内,红色警报器闪烁着刺眼光芒,也许是察觉记者略显紧张,他补充道:“这是正常实验,目前一天要3、4次,‘打靶’时人员不能进入。”
  “打靶”是激光实验的俗称,通过高功率激光瞬间聚集,穿过以微米计算的注入孔,射向目标物质,以收集工作数据、监测物质变化。其精密度要求,如同从绵阳打高尔夫球到重庆“一杆进洞”。
  5分钟后实验结束,记者走进空气洁净度为一万级的实验室,传说中的“神光Ⅲ原型装置”,如同一组列车展现在记者眼前。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全球第二台已用于实验运行的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它的“车头”是“种子”光源;“车身”是放大系统;“车尾”是如同载人太空舱般的“靶球”,能量在此聚集并射向球中心的物质。据介绍,它能在10-9秒内实现1万焦耳的激光能量输出。
  作为我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宏伟的大科学工程,我国科研人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启动“神光Ⅲ”研究,“神光Ⅲ原型装置”2003年出光、2006年投入运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独立研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它是为在建的‘神光Ⅲ’做技术积累,当然其自身也用于很多实验。”听着介绍,连记者也不免要醉心于这一设备所代表的无限未来:物理学家们憧憬了半个多世纪的终极能源,将通过它找到实现路径——使用强大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微型靶丸,在瞬间产生极高温度和极大的压力,并维持一定约束时间,实现聚变反应,释放出如同“人造太阳”般的大量聚变能。
  就在这台“原型装置”实验室不远处,一个有6层楼高,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装置正在施工,这就是2007年开工的“神光Ⅲ”主机工程,它拥有国内无与伦比的技术与规模,是我国迈向世界最先进激光聚变研究的“神器”。
  在宛如巨型飞机制造工厂般的“神光Ⅲ”工程现场,数十名科研人员正在上下忙碌,安装调试控制系统和主要部件。记者在这里发现,设备旁紧张工作的科研人员大多为70、80后的年轻人,一打听才知道,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现场为记者介绍情况的张鑫,今年28岁,2008年硕士毕业后加入研究团队,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年轻科研人员,能有机会亲身参加这样伟大工程的建设“很自豪、很荣幸”,每一份努力都使我们更接近成功



  作为规模大、程序复杂、技术精度要求高的前沿领域,“神光Ⅲ”研制中为国人“争气”的故事很多:如设备必须的直径1米方形件光学元件,美国在研期间曾委托欧洲公司生产,制造完成后不仅禁止再销售,甚至要求对方连生产线也必须拆除、销毁,而通过国内大协作、自主攻关,很快就突破了技术瓶颈。“都是自主创新,也只有自主创新。”郑奎兴说,国家的巨大支持、稳定的核心团队、多领域的协同攻关是重大科技攻关的关键。而新老科学家们孜孜奉献的精神,也在这里得到传承,在高洁净度工作环境中不能喝水,每逢午餐时间一群教授、硕博聚在大门口吃盒饭,成为一道亮丽景观。
  多年来,通过科研人员们在塔尖上“跳舞”,一些看似神奇的创新,在这里则是“信手拈来”:为清洗设备中的价格不菲的珍贵光学器件,中心发明了通过高频率、低能量激光将灰尘炸落而不损害原件的设备。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家文物部门找到研究所,尝试将其用于清洗文物,几番改进,效果良好,就这样国内首台激光文物清洗装置在此诞生。
  “未来我们还将建设更高功率的激光装置,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聚变能。”肩负神圣使命、低调研究探索,这里已代表我国在世界科技最尖端领域“潜伏”多年。(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asicr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