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抓阄
[打印本頁]
作者:
qq666555
時間:
2022-8-2 14:41
標題:
抓阄
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星期日早晨,不时雷声隆隆,李钢不睡懒觉了,翻身起床,刚要开车出门,准备到火车站接母亲。“嘟嘟”一声,手机上传来一条短信:“哥,母亲昨晚突发脑溢血,今晨在医院病故。速返家。”李钢“泪飞顿作瓢泼雨”,“咔嚓”,远处一个晴天霹雳轰响。
李钢的母亲今年才60岁,快40岁了才成为他的母亲,就是后母。李钢老家是豫北一个偏僻的小农村,童年是不幸的,上世纪70年代后期懂事,农村当时穷的叮当响,李钢记忆最深的是经常吃救济的红薯干,吃的都“腻歪”了。虽然今天红薯成为无公害的天然良品,但李钢一看到就“退避三舍”,几乎从来不吃。一次妻子在路边买了几块烤红薯,里焦外嫩,香气扑鼻,李钢更是一口未尝。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的一篇忆旧散文里,李钢写到:10岁之前,记忆中就没穿过鞋。更大的噩运来了:“上小学那年,母亲病逝了。”李钢顿时“成熟”了许多,哭天喊地送走了母亲。隔壁的王奶奶是个好心人,扶着李钢一起落泪:“好孩子,别哭了,咱们这么多人都在呢。以后有事找我。”果然,以后的日子里,王奶奶承担了一个“母亲”的职责,经常为李钢缝衣做饭,照顾的无微不至。三年后,王奶奶介绍娘家的一个守寡的侄女给父亲,李钢才有了新母亲。新母亲还带来一个和李钢同岁的男孩,就是生日比李钢晚几个月。来了就到学校插班,和李钢一个教室。
李钢虽然还小,但早就听说过后娘的“歹毒”,从心底里就讨厌新母亲。父亲二婚那天,李钢躲在学校不回家,天黑了,王奶奶拉着带来的弟弟找到学校:“回家吧,饿坏了吧。我的侄女是个出名的大好人,人勤快又老实。就是命不好,嫁了几年丈夫就出车祸死了。放心吧,以后对你不好,找我。”苦命的弟弟也过来拉住李钢的手。李钢回了家,新母亲热情地盛饭盛菜,但李钢仍没有喊一声“娘”。
新母亲就是好,白天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年底还被评为劳动模范。晚上对着煤油灯,“吱吱铛铛”地纺棉织布。春节李钢全家,除了新母亲,都穿上了崭新的棉衣棉裤。李钢看到新母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多次想开口叫“娘”,可终于忍住了。但心底里已经认同了新母亲。同班的弟弟更是像“跟屁虫”,整天和李钢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时间久了,李钢就像亲弟弟一样对待。一次一个临村的同学开玩笑叫弟弟“带肚娃”,意思是带过来的小孩,李钢恼了,毫不客气的把那个同学揍倒在地,事后还被老师通报批评。特别让父母高兴的是,兄弟俩学习成绩优秀。年底学校在全村发榜排名次,兄弟俩都是前两名。
李钢第一次开口叫“娘”是在开始承包土地那年,李钢病了,一直高烧不退,躺在医院里迷糊了几天,时醒时睡,模模糊糊地知道新母亲主动为他输了血,还在医院病房几天几夜不离开。李钢醒了,看着趴在病床头似睡非睡的新母亲,不自觉地的喊:“娘,水。”新母亲猛然站起,转身擦擦眼睛,端来了一碗清水。
也许母亲的命真不好,初三那年,父亲溘然去世。母亲一个人挑起了家庭重担,特别是农活,犁地耙地,浇水杨场等,男人的活母亲都担了起来,累的浑身浮肿,爬不起床。在族人的劝说下,兄弟俩必须留一个在家帮助干农活!李钢兄弟那年初中毕业,都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校长很高兴,亲自给母亲报喜:“咱一个乡就没考上几个,以后要出两个大学生了。”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供不起呀。
一个夏日的晚上,母亲把李钢兄弟叫到身边,哭了:“孩子,母亲实在供不起你们两个了,一个上高中,一个留家吧。”李钢兄弟深深理解母亲的难处,争着要留下来。母亲最后无奈:“省得你们今后埋怨,抓阄吧。”
第二天,请来了王奶奶做“鉴证”,抓阄开始,先议定抓住写“家”字纸条的留下。结果,弟弟抓到了“家”字的纸条。李钢还要说话,弟弟抢了先:“哥,好好读书吧,家里别管了,按时供你学费。一定考个名牌大学。”李钢经过几年刻苦努力,大学毕业留在了城里一家大单位,过了几年,结了婚,买了房,购了车,几次要母亲来享福,母亲都拒绝了:“你在外面过得不容易。”妻子怀孕了,母亲却主动要来伺候“月子”,并定好了车票。
安葬了母亲,兄弟俩话别,又提起抓阄的事。李钢说:“弟,你学习那么好,也该上大学,不应该在家一辈子。”弟憨厚的笑了:“哥,母亲生前不让说。那次抓阄,头天晚上母亲就把写“家”字的纸条给了我,并哭着请我原谅。第二天的两张都是白字条。”
作者:
610666591
時間:
2023-7-25 14:14
感谢资源分享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asicr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