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最新法规,只有纯酿造的酱油产品,才能叫做酱油。如果未经酿造,添加了用化学水解或酶水解方法制成的类似酱油的配料,就不能叫做酱油,只能叫“调味液”。因此,消费者不要担心用“配制酱油”来冒充酿造酱油的问题。
任何一款酱油,主要原料都是这4种:水、大豆(黄大豆黑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盐。大豆、小麦的蛋白质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和鲜味肽,提供鲜味物质;小麦淀粉分解成糖,提供甜味;盐提供咸味。
此外,酱油还可能添加以下三类配料。
第一类:白砂糖、果葡糖浆、三氯蔗糖等甜味物质。都知道,做咸菜时,放一勺糖可以让味道更鲜美、口感更醇厚。酱油也一样。果葡糖浆是玉米淀粉经过酶水解制成的,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有清爽可口的甜味。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度高、甜味正的甜味剂,我国许可用于酱油等20多类食品中。
第二类: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二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酵母抽提物等增鲜物质。谷氨酸钠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从海带中提取发现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是鸡汤或其他肉汤里都存在的鲜味物质,包括存在于人体和所有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和RNA)当中;酵母抽提物是用酵母做原料,把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进行酶解,分离出鲜味物质,然后浓缩制成的增鲜产品,它不仅含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和氨基酸等鲜味物质,也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
第三类: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醋酸钠等防腐物质。盐是古老的防腐剂,盐加多了,酱油就特别咸,既不好吃,也不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如果盐含量低了,抑菌能力就会下降,还可能出现表面长一层“醭”、甚至霉菌超标的情况,需要放在冰箱里保存才稳妥。为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只需添加少量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帮忙,就不存在“超标使用”的风险。山梨酸本身是人体代谢中存在的物质,毒性(半致死量)甚至低于食盐。苯甲酸也是蓝莓、蔓越莓等水果中存在的物质,无需恐惧。
第四类: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只添加于老抽类产品,生抽酱油中不会添加。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上色”能力,加一两勺就能让一锅菜变成褐色,适用于红烧类和酱卤类食品。焦糖色素在食品中广泛应用,比如可乐的黑色,蛋糕、饼干、甜点的浓重咖啡色,都是它带来的。
挑选时要“四看”
看氨基酸态氮含量。它反映了酱油等级,与酱油的鲜味及营养价值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酱油的“干货”指标。氨基酸态氮≥0.40%为三级酱油,≥0.55%为二级酱油,≥0.70%为一级酱油,≥0.80%为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水平更高自然好,市场上含量最高的产品可达1.20%―1.35%。添加谷氨酸钠和酵母抽提物也会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因为它们中都含有氨基酸。
看酱油用途。若做颜色浓重的红烧类菜肴,就选老抽酱油;做味道鲜香而颜色清爽的炒菜、凉拌菜,用生抽酱油。配料表中如果没有“焦糖色素”,则上色能力就不那么强。
看钠含量。对于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来说,减少酱油的钠含量至关重要。酱油营养成分表通常会用每10克/毫升,或每15克/毫升的“一份”来标注钠含量。一勺酱油大约10克,这样标注比较方便。注意把各种产品都换算成10克的量,然后在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的产品中,选钠含量最低的。例如,AB两款特级酱油。A的氨基酸态氮是1.20%,则每10克中含钠495毫克;B的氨基酸态氮是0.90%,则每10克中含钠754毫克。因此,A的氨基酸态氮高,钠含量低,比B产品更优秀。
看配料表和认证标志。做酱油用全粒大豆固然最好,但脱脂大豆也只是去掉了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都保留了下来,并非被人误传的“渣子”。对于支持有机食品的消费者来说,看看表上是否有“有机认证”标志,不必在意上面的“零添加”“头道”“特酿”等词汇。“零添加”不等于产品就最优质、最美味、最安全。是不是优质酱油直接看数据。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几乎是在其他国家中许可使用的。所谓“外国不用食品添加剂”,纯属谣言。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asicr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