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8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營管理] 尹伊文:“后疫情时代”,医疗经济怎么补短板?

[複製鏈接]

451

主題

1

好友

2254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22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9
    金錢
    251
    威望
    2254
    主題
    451
    樓主
    發表於 2020-10-8 00:48:10
    世界范围内,第二波疫情已经来袭,中国虽然防控严密,但全球经济复苏仍可能受较大影响,稳定外需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扩大内需摆上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疫情的背景下,有一项内需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医疗服务是供给侧的短板,是需要聚焦的重点领域,是应该加快推动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补好这个短板,不仅能够拉动GDP,还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补医疗服务的短板,要聚焦两个领域:医院的建设,医生的培养。如何建设,如何培养,不能走造成短板的老路,而是应该有“后疫情时代”的新思路。
    内需一:公益性的医院
    如何进行医院的建设?
    疫情给了人们深刻的教训,让人们有了新的思考。孙春兰在视察武汉疫情时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宁可让床等人,也不要让人等床。”这展示了一条新的思路。
    如果从医院的“经济效益”来看,“人等床”是更能够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但如果从整个社会的“健康效益”来看,“床等人”是更能够实现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那么,在接受了疫情教训之后,应该有什么样的新思路来指导医院建设呢?是从医院的微观经济效益来考虑资源配置?还是从社会的宏观健康效益来考虑?
    疫情蔓延的震撼使很多人认识到,如果偏重微观经济效益而轻视宏观健康效益,最终微观个人的经济利益在疫情中也将受损,而重视宏观健康效益,则可以使微观的经济利益获得长期收益。
    以宏观健康效益为重,是指导医院建设的正确思路,而过去在进行医院建设的时候,却有很多以微观经济效益为重的举措,这需要纠错调整,譬如公立医院的“独立创收”。
    政府给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在医院总支出中的占比很小,医院需要自己独立创收,要以自己微观的经济效益为重才能生存发展。结果导致了很多有利短期微观、有损长期宏观的现象。譬如,有的医院为了不出现“床等人”的经济效益“非最大化”,就让患者多住院、多检查,结果大大加重了社会医保的支出;还有的大医院千方百计扩建,以便多收患者、多创收,结果把小病患者都吸引到大医院,使基层的小医院因缺乏病人而陷入无力发展的窘境。这些基层小医院在防疫抗疫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层医院能够提供足够良好的服务,轻症患者就可以就近治疗,未病者就可以得到预防的关照,但如果基层医院不能提供足够良好服务,大量人群就要涌到大医院,结果交叉感染,疫病蔓延。
    所谓“床等人”,并不是说床越多越好,也不是要以床数为标准来指导医院建设。“床等人”的思路是强调以社会的健康效果为目标,而不是以医院的利润为目标。决定床的数量,要根据科学规律,而不是市场规律。笔者和美国的医务工作者考察过古巴的医疗机构,看到了美古两国在“床等人”方面的不同思路,不同决策,以及不同的社会健康效果。
    古巴等国2014年的医疗支出比例,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我们访问一个古巴老年人医疗康复机构时,美国医务人员问这个机构的等候名单(waiting list)有多长,因为在美国进入这样的机构是要排队的,先报名列入等候名单,有了空位再通知病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空置浪费的可能性。当古巴医务人员听到这个问题时很困惑,搞不明白什么是“等侯名单”,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经过翻译再三解释才搞明白,他们说:“我们没有等候名单,现在我们有治疗100个病人的能力,但是只有81名病人。”
    类似的“床等人”现象还表现在医院的服务时间方面,古巴的基层社区综合诊所是24小时全天服务。这种服务时间使美国医务工作者大吃一惊,因为美国的诊所晚上关门,大医院晚上即使不关门,也不提供正常服务。古巴人听说美国诊所晚上关门非常惊异,他们说夜晚和凌晨是许多疾病的高发时段,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他们还说,许多人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时间来看一些不是十分严重的病,如果晚上不开门,这些人就会扛着小病不去看了,而小病不看是会酿成大病的。
    美国和古巴的这两种不同做法,反映了二者是按照不同的规律来作决策。美国诊所晚上关门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因为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以增加利润。古巴诊所24小时服务,是因为它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是遵循医疗保健的科学规律,因此少考虑人力成本,多考虑医疗效果。
    就社会健康效果的宏观指数来看,古巴明显优于美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5年),预期寿命美国是78.69,古巴是79.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千人),美国是6.6,古巴是5.6。古巴比美国贫穷得多,贫穷国家一般比富裕国家的预期寿命和儿童死亡率要差,古巴的优越表现,是因为它有以“社会健康效果为目标”的公益性医疗机构。
    古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预期寿命比较,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1978年之后,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强调了“市场化”“商业化”,淹没了“公益性”;2003年的非典疫情敲响了一记警钟,“公益性”之声开始响亮起来,这次的新冠疫情再次敲响警钟,“公益性”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建设“公益性”的医院应该加大力度。
    公益性医院的建设,是巨大的内需,能够拉动经济,能够产生增强健康的长期社会效益。
    内需二:覆盖基层的医生
    如何进行医生的培养?
    如果只建设医院,而医院里没有足够的医生,这样的医院能够提供的治疗服务将大打折扣。医生的数量不仅与治疗服务相关,而且还与预防工作相关,这在疫情防控中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医生充足能够弥补医院设施的不足,古巴在这方面也是个突出的例子。若用医院设施来做比喻,古巴的医院就像是落后的乡镇医院,美国则是堂堂的“三甲医院”,但在抗击相同疫情的时候,古巴的效果却优于美国。
    譬如2014年的基孔肯雅热疫情,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自治邦有31人死亡,与其邻近的古巴,死亡率却是零[1];又譬如塞卡病毒疫情,美国仅南佛罗里达就有211例病患,而全古巴只有3例[2]。
    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每千人的医生人数,古巴是7.5,美国是2.4,中国是1.4。由于医生数量充沛,古巴建立了全覆盖的初级医疗保健网,有高密度的家庭医生在基层社区工作,因此它能将预防关口前移,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6

    主題

    2

    好友

    2072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3 天前
  • 簽到天數: 1107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3
    金錢
    1677
    威望
    2072
    主題
    6
    沙發
    發表於 2021-3-3 14:09:51
    未来会是什么走势呢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4 20:00 , Processed in 0.02037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