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25|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贷缩水、社融回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增长实质变化

[複製鏈接]

451

主題

1

好友

226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2 22:54
  • 簽到天數: 2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9
    金錢
    250
    威望
    2265
    主題
    451
    樓主
    發表於 2021-8-14 11:24:04
    “新华社客户端”8月11日针对7月金融统计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发表文章。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一起看看,央行公布的几十项数据、增增减减的百分比背后,反映了哪些金融和经济现状、趋势。
    M1、M2增速放缓,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7月的金融统计数据:
    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当月净投放现金371亿元。
    一眼看过去全是字母和数字,都代表什么?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家族“三兄弟”,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国家更好地测算、掌握、调节流通中货币的情况。
    M0是指流通在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也就是居民和企业手中的现金,流动性很强。
    M1是指“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变现(提取),流动性也不错,所以这个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国家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2是指“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由于定期存款不容易直接变现,所以不能立即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但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之后,它们也能够转化为购买力,所以又叫“准货币”。
    可以简单理解为:M1代表着货币的“活化”程度,如果企业和居民预估经济会好转、消费意愿强,那么他们就会把存款活期化,方便支出和消费,M2就会向M1转化。
    而在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下滑时,货币信用派生的力度也会下降,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M2回落。
    再回过头来看,7月的金融数据就好理解了。
    M2和M1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了0.3、0.6个百分点。“M1同比放缓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房地产市场等活动有所降温,M2同比回落本质在于存款放缓。”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信贷环境收紧,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的消费、投融资活跃程度有所下降,以及银行表外业务活动继续收缩等因素,影响着货币的派生能力。
    举个直观的例子,以汽车这一支柱产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6.3万辆和18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
    居民贷款大幅回落,怎么回事?
    7月,我国居民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74亿元,同比少增2093亿元。中长期贷款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同比少增,居民住户贷款也创下了近5年来新低。
    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居民贷款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图源新华社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达352次,2020年同期为336次。从单月来看,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自上而下密集的调控政策多达66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房贷利率持续上行。2月以来,全国房贷平均利率止跌回升,截至5月份已连续四个月上行。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宁波、苏州、绍兴、徐州等城市的房贷利率均已上涨,惠州个别银行的二套房贷款利率甚至突破了7%。
    严格调控之下,30座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两年复合增速环比下跌1.2%。打击“学区房”炒作、“假离婚”购房等政策发酵,导致房地产销售持续降温,居民住房中长期贷款需求也相应萎缩。
    “监管严查消费贷、经营贷等居民短贷流入房地产领域,也限制了居民短贷的需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去年以来,监管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举措可谓是“拳拳到肉”。因此从政策端来看,短期内居民住房贷款规模及增速可能都将不及往年。
    刚刚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企业贷款减少,发生了什么?
    7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74亿元。
    先来看短期贷款数据。按照往年经验,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往往弱于上半年,因此7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符合季节性特点。
    再来看中长期贷款数据。7月的数据是年内首次出现同比少增。有分析指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震荡,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走弱。
    最后看一下票据融资数据。表内票据连续两个月大幅多增,“银行以票据冲量,反映出企业的信贷需求整体不强。”任泽平团队认为。

    图源新华社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表示,企业贷款回落,除地产链拖累外,也与地方债务监管加强、实体需求走弱等有关。地产调控、债务监管等影响加速显性化,叠加需求走弱带来的融资收缩,或进一步强化信用“收缩”。
    社会融资规模下滑,表明了什么?
    最后看一下,最关键的社会融资规模。
    先科普一下,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保险、中间业务市场等)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与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出发,度量的是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各类资金规模。
    据初步统计,7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社融为1.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362亿元,明显低于预期。
    任泽平团队分析认为,新增社融同比大幅少增,反映的是广义流动性收缩,背后则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正在走弱。
    原因在于,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另一方面,7月的降准为预防性、对冲性,暂时没有传导至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在防风险的政策要求下,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治理持续从严,表外融资继续呈现压降态势;另一方面,新增政府债券不及预期,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明显慢于往年。
    不过,中航基金邓海清、汪术勤等分析人士撰文认为,一方面,7月这些数据反映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在加大,但另一方面,恰恰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着实质性改变,增长质量正在提升,金融资源正在流向科技、绿色、小微等新的支柱领域。
    针对7月金融数据反映出的压力,未来央行也可以采用一些应对措施:
    第一,宽货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创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因为债券融资对于抵质押的依赖度低。
    第二,降准降息,对冲商业银行由于缺少贷款创造的存款而导致的负债成本和难度上升,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降。
    第三,加大再贷款政策力度,补短板,扫盲区,分担商业银行贷款成本,增强其贷款意愿。(作者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亭亭 )

    889

    主題

    0

    好友

    5427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7-13 14:59
  • 簽到天數: 532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4
    金錢
    12354
    威望
    5427
    主題
    889

    簽到勳章

    沙發
    發表於 2021-8-15 15:48:06
    不好发表意见

    0

    主題

    0

    好友

    5301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難過
    2024-10-21 22:52
  • 簽到天數: 23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6897
    威望
    5301
    主題
    0
    板凳
    發表於 2021-8-20 19:52:23
    统计数据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4 23:36 , Processed in 0.03087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