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马龙: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 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

[複製鏈接]

4010

主題

0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3 天前
  • 簽到天數: 432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8
    金錢
    4409
    威望
    17026
    主題
    4010
    樓主
    發表於 2021-8-31 11:42:19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队友一起夺得乒乓球男团桂冠的马龙第一次有了奥运会冠军的头衔。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马龙收获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成为大满贯得主。而在33岁这年,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登顶男单、男团最高领奖台。荣膺奥运会“五金王”的马龙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他成为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首个成功卫冕、首个实现乒乓球男单“双满贯”的运动员,同时凭借25个世界冠军头衔成为手握国际乒坛最多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展望未来,马龙说他还要继续热爱的乒乓球事业:“我还是想继续打,继续享受乒乓球的乐趣。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打了,我还是会从事和乒乓球有关的事情,因为我的全部都是乒乓球赋予的。我希望能够影响和激励更多人,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乒乓球。”
      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
      说起马龙,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自律的典范。马龙一年四季的生活轨迹主要是宿舍和训练馆的两点一线,每天的训练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训练、洗澡、治疗、粘球拍、换海绵,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他都有着严格的计划安排。这样十年如一日单调的重复正是马龙热爱、专注、坚守的证明。
      对于他的自律,主管教练秦志戬、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都有着深刻的感触。2012年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前,马龙已经创造了56场连胜的纪录。尽管如此,男团决赛前秦志戬和马龙都还是很紧张。前一天晚上,秦志戬循环播放着马龙喜欢的周杰伦的歌《超人不会飞》,这首歌他听到落泪,因为他觉得歌词写得有点像马龙——背负着很多人的期待,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刘国梁曾在2019年发过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微信朋友圈:“今天周日上午我去乒乓馆突击检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周日在补课。男一队只有一人在训练,30个冲下旋击中29个。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刘国梁口中这个“可怕的天才”便是马龙。即使已经是大满贯得主,马龙依旧放平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周末加练在他看来不过是职业运动员该有的样子。“现在大家都越来越职业化了,到了一定年纪,训练是不需要教练盯着,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马龙便是把这种习惯一以贯之的人。从东京奥运会回来的隔离期间,马龙依旧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及运动习惯,弹力带、哑铃这样的小物件也在隔离期间派上了大用场,每天练上一两个小时让马龙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难得的闲暇时间,也让马龙有了静下心来思考和规划的时间。像往常每次大赛后一样,马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次奥运会的总结,还调侃说:“以后老了回头看看,应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

      还记得在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收获男单三连冠的马龙在赛后激动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时的情景吗?这句引发全场、全网沸腾的话语简单却坚定,“中国龙”把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赤子之心表露无遗,更是引起了全国亿万青年的共鸣。
      赛场上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赛前他压力大到干呕却呕不出。不过想要守住国乒荣耀的心给了马龙力量。“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正是这份爱国情怀给了“中国龙”无限动力。
      马龙是国乒男队的队长,更在国乒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他曾告诉记者:“体育强则中国强,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体育文化自信对我们体育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惧怕挑战,未来在更多的国际赛场上勇于喊出‘我是中国制造’。”
      这一次是在东京,“中国龙”再次做到了。他依旧坚定着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依旧做到了永不放弃、坚持到底。马龙最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战胜樊振东,蝉联了冠军。夺冠之后他再次形容说就像“做梦”一样,甚至比之前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夺冠还梦得更深。“这一路走来,我们都不容易,疫情没有让这届奥运会失去颜色,反而很多场比赛,比如半决赛和铜牌争夺赛、决赛,都是精彩的。”

      他在赛后“比心”的手势被网友们做成了表情包。马龙说这个心送给所有支持中国乒乓球的人,也送给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强,不是因为某一个运动员强,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强有力的团队和国家。中国乒乓球强是因为我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是几代乒乓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底蕴、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坚定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乒乓球。”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5-30 22:50 , Processed in 0.04487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