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4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籍] 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219MB@PDF@KF/Fi/FD/RF/UU)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

好友

2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02:28
  • 簽到天數: 1954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12138
    金錢
    63582
    威望
    28120
    主題
    111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3-2 16:16: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檔案名稱】: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檔案大小】:115MB+104MB
    【檔案格式】:PDF
    【檔案語言】:繁體中文
    【檔案空間】:KF/Fi/FD/RF/UU
    【上傳日期】:2024/03/02
    【刪檔天數】: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
    【預覽圖片】:
    Fall.of.Imperial.China.jpg China.Last.Empire.Qing.jpg
    【內容簡介】:
    《大清帝國的衰亡》
    若非西力衝擊,中國帝制可以永存?
    武昌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行動,
    還是各項社會因素激起的意外暴動?


      本書於一九七五年出版,為魏斐德早年的作品,同時是近代中國史研究的經典代表作。出版至今一直被美國多所大學作為中國歷史課程的基本教材,其研究成果不僅公允地提示大清帝國必走向衰亡的社會脈絡,也超越了當時西方漢學界中盛行之「衝擊-反應」的西方中心論觀點。

      作者認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絕不是停滯不變。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固然對中國帶來刺激,然而中國本身的各股社會力量,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傾覆、帝制結束的主要因素。尤其清廷在一九○一年後所作的軍事、政治、經濟,以及教育改革,諷刺地加速了菁英群體政治意識的形成;如此所產生的後果,對清朝的傾覆而言,遠較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同時期內所從事的活動,來得更有貢獻。

      因此本書一開場,先以農民、仕紳、商人在明清社會的生活型態和社群發展,來定調當時民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活力的來源;接著逐步從王朝興衰、民族更迭的角度,推到清盛世的來臨;之後再交錯注入清代民間社會運動發展,和外力入侵的動因,來觀察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及至崩潰的過程,對帝制中國的衰亡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名人推薦:
      廖敏淑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葉文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所前所長
      ──專文導讀
      呂妙芬 中研院近史所前所長
      涂豐恩 《故事》創辦人
      ──聯合推薦
     
      魏斐德可以被稱為過去三十年中最好的近代中國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美國著名漢學家
     
      魏斐德以本書為十七到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提出一套系統性的詮釋,美國的清史研究因本書而全面改觀。──羅威廉(William Rowe),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名人談魏斐德及本書】
      在我看來,魏斐德是一個抒情詩人和祕密活動份子的迷人混合體。他寫的最好的書在每個角度都含義深刻,無論在長度上還是在精神上,充滿著意外,承轉著情感。──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美國著名漢學家

      魏斐德以本書為十七到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提出一套系統性的詮釋,美國的清史研究因本書而全面改觀。──羅威廉(William Rowe),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魏斐德的作品中沒有絕對的「中國中心觀」或「西方中心觀」,在他全球化、大視野的研究中,無論是內部的變化還是外部的因素都是十分重要。──周錫瑞(Joseph Esherick),美國聖地牙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魏斐德大弟子

      不妨把魏斐德比作那樣一種武功高手:年輕時顯山露水,年齡越大功夫越高反而韜光養晦。──李歐梵,文化評論家

      魏斐德對中國史與中國人物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學界的視野,他對近代中國的群眾運動、祕密結社、外夷入侵、社會混亂、帝制崩潰以至毛澤東思想,都有精湛獨到的看法。──林博文,知名專欄作家

      魏斐德的分析指向了世界史研究中最迷人的問題,即制度模式與其大環境,特別是國際環境之間的關係。──艾森斯塔特(Shmuel N. Eisenstadt),世界知名社會學家

      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北島,詩人,獻詩〈青燈〉致魏斐德教授之部分詩文

    作者簡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
      195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歐洲史及文學;大學畢業後,轉作中國研究,先後於劍橋大學及巴黎高等政治學院進修,並曾到台灣進行研究工作。返美後投入知名漢學家列文森門下,於1965年取得柏克萊大學遠東史博士學位。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院院長,上海研究中心創始人,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會長等職。

      他通曉多國語言,熟悉歐洲年鑑學派、社會史觀,研究中國史時致力觀察世界脈絡,強調著史要有全局性、全球性的大視野,與史景遷、孔復禮並稱「中國史三傑」。主要著作有:《大門口的陌生人》、《洪業:滿清外來政權如何君臨中國》、《歷史與意志》、《特攻教父》等書。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本書將英語學界的清史研究精華置入整體性的框架中,
    提供我們不同於教科書習見說法的清史敘述。


      本書是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將四十多年來英語清史學界研究的發展,整合到一套層次分明的架構之中,呈現包括社會史轉向、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從這些觀點出發,把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來討論。

      本書以帝國統治問題作為全書主軸,並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敘事方式安排章節,全書共分十章,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前五章論述清帝國從建立到興盛的歷程,後五章轉而析論在十九世紀之後遭遇的危機與調適,深入淺出地探討清帝國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重要主題。本書提供臺灣讀者不同於教科書慣常習見的清史敘述,是總覽西方清史研究成果極佳的入門之作。

    名人推薦:
      ★本書譯者之一、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李仁淵專文導讀

      羅威廉教授是馳名國際的清史專家,他這本《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成功地綜合了國際及中國清史學界過去數十年的成果,具有典範性的價值。此書拋棄了清朝無能保守及中國近代史起於西力入侵的傳統觀點,將清朝視為一個克服種種挑戰、成就斐然而必須完整視之的重要斷代,以深入展現中國近代歷史自身演變的特質。作者同時融合了新清史、社會史、內亞史、東亞史以及比較世界歷史的眼光,對於清代歷史各重要階段的起源、發展及特性,做出完整而深刻的詮釋。是以本書堪稱這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論性作品,為研究清史及中國近現史者所必讀。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羅威廉在本書〈導言〉中說:歷史學家們現在對大清帝國的理解,與四、五十年前我們所曾經理解的大不一樣了。感謝作者羅威廉,本書夾敘夾議式的宏大敘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富有活力的清史領域產出的豐碩成果,並且通過此一對比,領會五十年來人們對大清帝國的理解確實已經「大不一樣」。這一點也提醒華語史學界應更加重視西方同行研究清史過程中基本概念的重構(basic reconceptualization)和相關理論支架的可驗證性(testability of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本書精要地整合過往英語學界清史研究的成果,將眾多不同的研究置入一個整體性的框架,讓讀者可以得知個別課題的學術脈絡與其在整體歷史中的位置,等於是提供了一份瞭解英語學界清史研究的更新版地圖。而書中許多個別論點具有啟發性,其全面的關照更可誘導讀者將研究放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從認識對方開始反思自己的研究路徑,以及清史研究未來的方向。──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羅威廉在這本精湛傑出的研究著作中,將最新的清史研究推介給一般讀者。《中國最後的帝國》為作者畢生研讀清史此領域之最新力作,對於我們瞭解中國史,這是一本治學嚴謹、值得信賴的重要之作。──蓋博堅(R. Kent Guy),華盛頓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來自美國史學界的中國史嶄新論述。自1644年由非漢族的滿洲人征服明朝那一刻開始,傳統中國逐漸變得不太一樣。這意謂著過去以費正清為首的哈佛學派,其強調中國朝代更迭、道統延續的概念必須被摒棄……簡而言之,一如作者羅威廉教授在此書中所陳述,「內向封閉的天朝帝國」雖然業已消失,更有趣的卻在我們面前上演著。──Jonathan Mirsky,《泰晤士報文學評論》(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書評

      一本針對中國史這段重要時代的最佳研究。──K. E. Stapleton,《Choice》書評

    作者簡介:
    羅威廉(William T. Rowe)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博士。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主任,Late Imperial China主編。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 Diane Cooke中國史講座教授。主要學術領域為近代東亞社會經濟史、中國城市社會經濟史等。著有《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救世:陳宏謀與十八世紀中國精英意識》(Saving the World: Chen 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紅雨:一個中國縣七百年的暴力史》(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ity)等專書。

    【下載載點】:
    大清帝國的衰亡
    https://katfile.com/o3dubk7fbhx5

    https://fikper.com/UgyYx1l0Tg

    https://down.fast-down.com/0okvwqflo2mn

    https://rosefile.net/20mjw7q44a

    https://userupload.net/fawohncb1olp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https://katfile.com/ey8lm5auomb8

    https://fikper.com/OXzsIvMMNr

    https://down.fast-down.com/oas4459lfih9

    https://rosefile.net/7a2wjkoyt3

    https://userupload.in/7sicwails8ds

    【解壓密碼】:無

    【Katfile資源總集】


    頭像被屏蔽

    0

    主題

    1

    好友

    345

    積分

    禁止發言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3-17 16:52
  • 簽到天數: 7 天

    [LV.3]偶爾看看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632
    威望
    345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24-3-14 02:14:5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4-28 01:14 , Processed in 0.01958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